走进国际组织,感知青年责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发挥大国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由中国发起的国际组织也在全球化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综合参与能力,提升认知水平,拓展国际视野,12月12日下午,多语种初二年级德语、俄语班的同学接受邀请,乘车前往于位于北京第一使馆区的上合组织秘书处参观学习

何为“上合”?

副秘书长索比尔佐达先生为师生做了详细的介绍讲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旨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国际等领域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地区稳定发展。创始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间不断发展壮大,并在2017年6月实现“首次扩员”的历史性决定,授予巴基斯坦、印度两国成员国地位,伊朗也于2023年7月获得成员国的全部权益,至此,上合组织成员国增至9个。成员国地域从北极到南亚,面积超过欧亚大陆的百分之六十,人口占世界人口二分之一,生产总值占全球百分之二十以上,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在组织内部实现了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和谐共处,互信合作。

齐国丽副主任代表到访师生对秘书处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她从学校的总体情况、办学理念、特色教育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并对秘书处工作人员发出诚挚的邀请。在提问环节,李梵溪、赵梓铭及武涵凝三位同学对索比尔佐达先生何时开始学习汉语及上合组织的发展规划等问题发起提问,副秘书长认真详细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参观“上合”

随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以成员国城市命名并出资建造的国家厅。比什凯克厅”的手工羊毛画毡,栩栩如生,惟妙惟俏的体现了古时吉尔吉斯斯坦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景象;杜尚别厅里布满大漠色彩的乐器、色彩明丽的伊斯兰教风格挂毯,传达了塔吉克斯坦的这个“高山之国”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完美融合的一面;新德里厅内的天花板、门柱上的图案灵感来自于印度南部城市的建筑,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印度文明。阿斯塔纳厅采用毡房造型的穹顶,哈萨克特色花纹进行装饰,状似“太阳”的水晶吊灯,十分符合哈萨克斯坦年轻的首都日益稳步提高的国际形象;“北京厅”挂着古朴典雅的中国山水字画和青花瓷柱子,充满中国元素; “莫斯科厅”的面积最大,正对大门的墙面,是巨幅马赛克镶嵌的克里姆林宫全景图,四壁还有展示莫斯科美丽风情的照片墙;“塔什干厅”是各厅的交通枢纽,上方高悬着各成员国的国旗,楼梯旁立着栩栩如生的乌兹别克斯坦民族英雄泥塑;多元文化在此交融,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深刻理解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上合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并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感受到祖国在当今国际社会展现的大国担当,让历久弥新的“上海精神”也表现出了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也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求知爱国学好语言,发挥特长,将来走进世界舞台要将中国声音融入世界话语,在跨文化交流中贡献青年智慧。

作者:赵梓铭 贾卓亚

           审核: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