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清新明媚,西城外国语学校传统节日“读书节”又在这春意盈然的日子里拉开了序幕。3月30日多语种班举办了“感四时节气 诵光阴故事”读书节展演活动,学校多位领导和家长代表莅临现场,与同学们一起观看精彩的展演节目。
犹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大展异彩的国潮元素,特别是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的倒计时,更凸显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理解,这人文与自然交汇的极致美好,惊艳世界。
知节始可明礼,识节方能通律。根据节气所创作的诗歌更是随时光流转,名垂千古。二十四节气世代传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多语种班的同学们以时间为轴线,生动演绎节气之美。
《四时韵律》
观史书使人明智,阅诗歌使人聪慧,初二(13)班的节目《四时韵律》,诗词歌赋合着民族乐器演奏出生生不息的希望,美入人心。
《春·韵》
清风吹拂脸颊,诉说了春的情谊;细雨滋润嫩芽,代表着春的希冀;花蕾吐露芬芳,流露着春的颜色;惊雷布施大地,歌颂了春的赞歌。初一(13)班同学表演的诗朗诵《春·韵》,由二胡、古琴、竹笛伴奏,民族舞、拉丁舞伴舞,乐声与诗歌齐舞,诉说了从先秦跨越古今,人与春的柔情相伴。
《夏·莲》
王昌龄在他的“采莲曲”中写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初一(14)班表演的情景剧诗朗诵《夏·莲》以夏季的荷花为主题,由诗人周敦颐和孩童二人的交谈为主线,赞颂了清廉高洁的君子品质。
《蒹葭》
秋水无波映新月,伊人有诺许旧醅。初二(14)班表演的《蒹葭》以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为故事背景,歌颂了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难的研究之路上上下求索,永不放弃,为中国核事业鞠躬尽瘁,贡献一生的伟大精神。这是对《蒹葭》更好的诠释。
《大寒》
梅花迎春,香自苦寒。初一(15)班表演的《大寒》让我们感受到大寒节气虽然寒冷,但也带给人面向春天的勇气和美感。
《如果没有节气》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节气,是不是也没什么影响?是不是我们只是少了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呢?又或许牧神将代替女娲成为始祖?初三年级带来的原创诗朗诵《如果没有节气》,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
四季轮回,时节交替,光阴流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四季,初三的学长学姐也带给了同学们他们的感悟和祝福,让我们一起努力,期望在西外一起奋斗的每个节气、每段时光,都精彩纷呈。
二十四节气就在我们身边,他丰富了日历,播告着农时;二十四节气就在我们身边,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诗情,是“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的惬意;二十四节气就在我们身边,是“春分玄鸟至”“小寒雁北乡”的等候,是“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的花信。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就是古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独有的文化底蕴,更是今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供稿:霍品洁 李云飞